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古琴文化内涵多,也好学 
2013-09-09 
“山东古琴发展势头可喜” “上次来济南还是八年前,这次是为十艺节古琴专场来到济南。”龚一说。“古琴音乐的发展从全国来看,形势一片大好。各个地方的琴馆、教学如雨后春笋,有大量的琴馆产生,学琴的白领、老总、大学生很多。山东也是这样,传承人名单的确定和系列活动举办的很好。”“现在也有些古琴教学机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教学不得法,效果不讲究,还是用错误的教学方法在教古琴。这些是文化发展到某个阶段必然的问题,这些应该由文化机构进行指导。对普通人也苦不堪言,想学古琴,师门一投就投错了,改起来比没有画画的白纸更难。我们上海的琴馆经常有其他琴馆的人过来,有的是高手、名家教的。名家教出来的不一定都是好学生。如果跟老师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老师心不在焉,几次重复之后就得改换门庭。我这边的琴馆的老师都是我的学生,我再三要求:课时要满,一小时就是一小时,不能聊天。要耐心细致,我有一根红木棍子用来指点学生。我还要定期检查,你的学生下个月几号业务汇报。比如说,我一共有20个学生,要抽五到十个学生,当众弹给大家听。起到检查的作用,学生也开始拼命的练习。”对于恪守教条,一成不变的看法,龚一表示:“对这些人我不想争论了。有本事从北京到上海一路骑毛驴,或者缠小脚来看。这些问题是态度的问题。只要一脉相承、风格还在就行了。”谈及古琴派别的林立,他坦言:“大家讲的是一样的普通话,只不过你在常熟讲,我在上海讲,就变成两个派了。这样的区分派别是毫无意义的,是过去交通不便、信息不流畅形成的。”龚一告诉记者,很多影视剧中,古琴常识的匮乏造成的错误令人啼笑皆非。“《甄嬛传》里古琴反过来放的,还有别的里头讲到古琴《广陵散》配的古筝版的《广陵散》,这是半个月前的上海的现象。” “说古琴难学是有些人故弄玄虚” “在众多乐器里,古琴的物理属性振动频率和人体需求的频率基本一致,所以声音振动以后,波段对人体很合适,相互吸收,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所有艺术共有的功能,但是,古琴在所有乐器里,比京胡、琵琶等更适合人体需求。假如我推荐学习一样乐器,当然是古琴。”龚一说。“很多人的观点是古琴高雅,我说,古琴是社会现实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反映,大量的文字、书籍、论著都说明了这个问题。我见过文天祥的琴,苏东坡留过字的琴,清宫所藏第26号琴,这些已经超出了乐器本身的涵义。还有美学,包括书法,像这些都是与别的乐器不同的。古琴的特点形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没有一件别的乐器可以比肩。”“古琴,在整个中国历史中,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学习的。除了物理因素还有内涵,它的内涵是十足的文化。”龚一说,“古琴还非常好学,二胡、琵琶、笛子,没一点特殊的才能别学。即使没有才能的人,古琴也可以学,所以到了明朝才会贩夫走卒都学。”对于很多人心目中,古琴高不可攀,学习非常困难的印象,龚一坦言:“那是有些人故弄玄虚,把自己包裹起来,把自己神圣化。所以大家真要有兴趣学乐器,我还是推荐古琴:好学,文化内涵又多。” 记者张晓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