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琴知识
筝知识
国乐知识
师生风采
影音欣赏
活动掠影
   首页 > 师生风采
古琴非遗传承者的追求和梦想

 

他12岁跟随父亲洪鹤学习梅庵派琴艺;23岁拜古琴家梅曰强为师学习广陵派琴艺;27岁拜在著名古琴家龚一门下,进修梅庵琴派等诸派琴学及琴曲……38岁的青年琴人洪晨,是梅庵派古琴艺术的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他致力于古琴的传承和推广——

                                      古琴非遗传承者的追求和梦想
 
11月4日中午,宛转悠扬的古琴声从通师一附苗苗民乐坊内传出,古琴传承研习社团的同学们正在练习古琴曲《仙翁操》。38岁的青年琴人洪晨,耐心细致地在一旁辅导。
    本学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古琴项目落户通师一附,青年琴人洪晨应邀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义务传授古琴技艺。

(学艺)先后师承三位老师
    “我8岁时跟着父亲洪鹤学习古筝、扬琴。”洪晨回忆,那时弹古筝的女孩多,弹得好的也不少,“后来,父亲建议我改学古琴,还教我练武,练的是形意内家拳。”回想年少时的学琴经历,洪晨难以忘怀。
78岁的洪鹤先生,师从梅庵派古琴演奏家徐立荪,习琴五十余年。“12岁时,我正式跟随父亲学习梅庵派琴艺。”洪晨说,父亲称得上是他的启蒙老师,我学会了《长门怨》、《风雷引》、《捣衣》等14首梅庵经典名曲。
洪晨的第二位老师是古琴家梅曰强,系“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广陵派”始于清初顺治年间,一直是具有影响力的大琴派。三百多年来,传承有序,名师大家辈出,名谱广布海内。
“跟梅老师学琴三年,我的琴艺有了质的变化。”洪晨说,梅曰强主张音正韵和、清远古穆、自然与修为兼集,入流派而不囿于流派,“跟着他,我学会了《樵歌》、《梅花三弄》、《山居引》等20余首曲目。”
2004年夏天,梅曰强在南京逝世,享年75岁。“梅老师去世后,我又拜在著名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龚一门下,进一步深造古琴演奏技法。”洪晨说。
龚一13岁开始学琴,15岁登台演奏古琴,16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该院民乐系本科。“龚老师曾师从12位古琴名家,艺贯五个琴派熔各家于一炉,自成一家。”洪晨说,跟龚老师潜心学艺11年受益匪浅,技艺大增,“每讲一首曲子,老师都会从作者背景、音乐理论、乐曲背景等内容进行阐述。”

(弘扬)组织雅集走出国门
洪晨现为南通大雅琴社副社长、秘书长。“琴社每年都要组织三场雅集,并时常邀请多位国内知名民乐演奏家来通献艺,这些纯属公益。”洪晨说,前年9月底的一次雅集,他将“传家宝”——一把清嘉庆年间的古琴搬出来,供大家欣赏。
“这把古琴是当年梅庵琴社创始人徐立荪先生专门为我父亲洪鹤精心挑选,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南通一位老中医家中购买的。”此次雅集中,洪晨在这把老古琴上演奏了《关山月》等几首经典琴曲,博得大家阵阵掌声。
     洪晨的女儿洪韵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女儿从8岁开始学古琴,师从龚一老师的女儿龚幽兰。”洪晨对女儿寄予厚望,“女儿现在已能熟练弹奏12首古琴曲目。”
今年8月上、中旬,南通大雅琴社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邀请,先后赶赴奥地利维也纳、法国巴黎参加演出。洪晨一行共10人,年龄最小的就是洪韵。这两场演出,洪晨他们分别身着汉服和带有南通元素的蓝印花布旗袍或马褂,把国外友人带进了一个清幽、雅致的古琴世界。
参加扬州国际古琴交流会、参加梅庵琴社中秋赏月音乐会并演奏、参加广陵琴社100周年活动……10余年来,洪晨还参加了多次古琴交流会、演奏会、打谱会,在与圈内琴友们的切磋交流中,他的古琴弹奏技艺越发娴熟。
(梦想)推广古琴非遗技艺
“古琴是汉族传统拨弦乐器,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本学期伊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古琴项目落户通师一附,校方特邀青年琴人洪晨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义务传授古琴技艺。
通师一附校长李东宏介绍,该校开展爱乐园社团活动已有五年,如今已有10多个校级社团和数十个年级社团,“本学期又成立了古琴传承研习社团,学校特拨款7万余元,购买了二十把古琴。”
“学校体育老师曹建业余时间跟随洪晨学琴,经他推荐,洪老师走进校园传授古琴技艺。”李东宏说,参加古琴传承研习社团的同学近四十人,周一至周五中午练琴一小时,洪晨老师每周做一次义务指导,其他时间由曹建负责辅导。
五(1)班吴桐学生学琴后兴奋不已,“老爸是一位青年书法家,习墨之余又学起了古琴,老师就是洪晨,老爸成了我的师兄。”在吴桐眼中,洪晨老师一身休闲打扮,平易近人,上课时一会儿娓娓讲诉古琴知识,一会儿信手演示一段。
“孩子们学习古琴都很认真,争取到明年上半年,让他们学会两首曲目,能上台合奏演出。”洪晨坦言,古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推广传承之路并不容易,“我的愿望是将老师们教会我的技艺,不偏不倚地传授给孩子们。”
                                                                                                           本报记者尤炼  本报通讯员徐天骅

 

 


 
  联系地址:南通市崇川区濠西路17号南通盆景园蕴碧堂内(电视塔北300米)
联系电话:13962960296、13962730111  传真号码:051385521841
版权所有 崇川区大雅艺术培训中心  苏ICP备1303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