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琴知识
筝知识
国乐知识
师生风采
影音欣赏
活动掠影
   首页 > 琴学论著
魏晋时期的古琴名士
发布日期:2013-6-8 21:34:29 浏览次数:  来源:本站


 从汉末到魏晋时期,在士族阶层出现了一批不依附于宫廷的文人音乐荚冬著名的如“建安七子”中的阮瑀,“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阮咸,另外还有杜夔、傅玄、左思、刘琨、成公绥、孙登、戴逵、宗炳、柳恽、柳谐等等,俱以善琴著称于时。 古琴在名士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影响和体现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魏晋风度”、“名士风骚”的象征。魏晋六朝是古琴的定型期,也是历史上古琴艺术的兴盛时期。魏晋名士对古琴艺术的推崇,则是古琴发展的重要推动气力。
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是说假如个人的理想不能实现,就要回隐于大自然。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天气,使隐逸的风尚大行其道,文人回隐山水,崇尚清谈的老庄思想盛行,左右着当时的音乐潮流,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也十分深远。“竹林七贤”生活在动荡多事之秋,为求自保,隐逸是一种躲避现实的有效方法。嵇康、阮籍二人,即是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阮籍(公元210——263)与嵇康都是反对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名士。司马氏后来改国号为"晋",先利用"名教"来巩固其统治,阮、嵇就提出"自然"来与之对抗,并对司马氏一伙表示极大的蔑视。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对那些逢迎当权者的人们,不屑于正眼相看,因之"礼法之士疾之如仇"。在司马氏残暴阴险的统治之下,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杀身大祸。阮籍在他的《咏怀诗》中,只能以隐晦的笔法,表达自己的见解。为躲避当政者寻衅***,平时讲话都得非常谨慎,他经常以醉酒佯狂来掩饰自己的心境。琴曲《酒狂》,就是表达他这样的心境的作品。
阮籍一家三代都喜好音乐,父亲阮瑀是文坛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于弹古琴、赋诗。侄儿阮咸,《晋书》中评价他“妙解音律,善弹琵琶”。魏晋士人与酒有特殊的关系,在司马氏极端黑暗恐怖的政治环境中,酣饮沉醉是一种忘却现实、保全自己的合适的方式。相传古琴曲《酒狂》即是阮籍所作。《神奇秘谱》(1425)的所谓解题云:“藉叹道之不行,与时分歧,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在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以酒醉佯狂表示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分歧作,通过描绘酒醉后步伐踉跄的神态,以泄发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音乐内在蕴藉,寓意深刻。
嵇康(公元223——263)他和阮籍的处境相同,但比阮籍更加锋芒毕露。他"非汤武而薄周孔",将矛头直指当政者,为司马氏所不容,终于遭到杀害,死时才四十岁。临刑之前,他先钦公阳的影子,算时间还来得及,就要来一张琴,从容地弹奏了一曲他平生喜爱的《广陵散》, 然后叹息说:"昔袁孝尼曾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尽矣!"对于这首优秀作品无人继续下来,表示无穷的惋惜。以后人们往往把再也见不到的美好事物,称之为"广陵散",把它当作"尽响"的同义语。当时还流传了一些袁孝尼学琴、续曲的故事,以及嵇康如何学得此曲的神话。嵇康死后《广陵散》实在并没有尽响,反而得到更大的发展。嵇康的《琴赋》,实际上是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在序言中他明确地肯定了音乐的作用,说音乐 "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昔声也。"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反传统的思辨方式阐述其崇尚自然、注重情感体验、重视音乐艺术审美特殊规律的为其音乐美学观。《古琴赋》则是这一思想的艺术再现与深化。《古琴赋》是一篇赞美古琴艺术的辞赋,生动地描述了古琴曲艺术的多种表现,对古琴的起源、制作材料、演奏、音响等进行了全面描述。嵇康非常喜爱弹奏《广陵散》,临刑前索古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尽矣”,表现出嵇康的性格思想与这首音调激昂、气势磅礴的古琴曲风格及其思想感情相吻合之处。千百年来《广陵散》与嵇康的名字始终联系在一起。
琴、酒、药、诗、文组成了魏晋士人完整的人格,人们称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的觉醒”时代。真正意义的人的自我意识的寻觅,应该说始于魏晋。而此时的哲学精神与古琴音乐所体现的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史上独树一帜。魏晋古琴乐思想体现的是名士们追求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人生达到艺术化的境界。而这种艺术是自然的,是人本性的流露。

 

分享到:更多
上一篇: 郑珉中教你如何辨别唐古琴
下一篇: 推荐一篇论文-----------戴晓莲
 
  联系地址:南通市崇川区濠西路17号南通盆景园蕴碧堂内(电视塔北300米)
联系电话:13962960296、13962730111  传真号码:051385521841
版权所有 崇川区大雅艺术培训中心  苏ICP备13030148号